说到电视的发展史就比冰箱复杂多了,形态几经变化,从最早的电视是手摇的,后来有了彩电,再后来显像管、液晶、等离子、背投百花齐放,再到后来液晶一统江湖,我们现在又出现了OLED,还有QLED、microLED之类的东西,待在实验室里,所以复杂的东西我们直接略过,重点讲国产电视。国产电视是一个什么地位呢?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电视出现,我们就一直处于追赶者的姿态,只是差距在慢慢的缩小,落后的原因其实有很多,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电视这东西,在相当长一段历史当中,它都太贵了。特别是好电视,更是可以用天价来形容。上世纪80年代以前,一度面临的最大问题,还真就不是我们能不能做出一台同时代里的好电视,而是就算做出来了,卖给谁,谁来买。举个例子,70年代初期最先进的电视是特丽珑显像管,最好的那售价换成RMB将近1W元,一个70年代初有工作的大学生一个月工资也就50块钱,50块钱可是能让全家吃饱穿暖的水平。1970年那时候1w的概念是能换5套四合院,你做出来卖给谁?
所以我们一直以来生产的电视都是落后于时代的,不是因为别的,就因为采购先进的元器件可是要花美元的,直到80年代我们发射同步卫星,东方红2号卫星给了国内电视市场一针超级的肾上腺素,家用电视从闻所未闻的结婚标配三大件之一,我们只用了不到10年。进口的、国产的、电视铺遍大江南北,而这其中国产的部分,质量咱先不提,但我们从此先拥有了足够的数量。90年代国产彩电奋起直追,尺寸越做越大,成像的质量越来越好,大彩电的价格步步下探,几年间黑白彩电几乎全部淘汰,这个时候我们和国际上的顶级显像管彩电,虽然也有不小的差距,但是代差基本被拉平,甚至凭借着强大的后发优势,在彩电普及率方面,我们甚至全球领先。比如我们远超当时满地黑白电视的英国,而电视恰恰是英国人发明的,嘤嘤嘤。2000年以后,貌似已经看到了国产显像管的无限前景,甚至眼看着就差一步,made in china就可以打破特丽珑、钻石珑的显像管神话,但是突然间,时代变了,显像管被液晶取代了,等离子和背投也无非昙花一现。这个时段我们的电视发展遇到了新的窘境,就是缺芯少屏。液晶大屏被握在了日韩的手里,芯片就更不用说了,卡脖子都卡了几十年了,那怎么办呢?咱先解决少屏的问题,甭管啥好东西,只要敢给兔子看一眼,世界它就得变。又是十年间,我们从非液晶屏到液晶大屏产量全球第一,而且不走低端路线,所有档次应有尽有,比如大法50万一台的电视用的是我们的国产屏。到了2020年,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,国产屏无论质量还是产量全球领先,多高端的只要钱给够咱们都能做,买电视就是买面板,这句话瞬间就过时。因为现在无论是哪个价格段的国产屏我们谁都不输,或者说国产电视就是输,也不是输在屏上。1W的国产电视盒2W的进口电视,甚至可能用的是同样一块屏,但是效果嘛,确实不一样,这个咱们还是要承认的。所以,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,芯片,电视不是电脑,但电视也要芯片,也要好芯片,一方面是芯片本身,而另一方面是芯片里封装的算法和程序,电视的芯片不只是用来解码的,跟重要的是实时的去优化画面,而这一点,是我们现在仅有的差距。所以如果你要买一台中高端电视或者说你要OLED电视,这些进口电视的价格段上去了,他们的芯片优势还是在滴。如果说你的目标是中端以下,国产电视,一点毛病没有,就酱~